7月13日,海关总署公布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8.0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1%。比2019年增长2.8%,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进口、出口增速也双双呈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出口9.85万亿元,增长28.1%;进口8.22万亿元,增长25.9%。
单月数据显示,6月进出口达3.29万亿元,同比增长22%,是自2020年6月份以来的第13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
“总的来看,上半年我国外贸延续了去年下半年的良好势头,增速较快,为全年外贸量稳质增奠定了良好基础。”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在13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
在李魁文看来,拉动中国外贸增长的首先是国内经济稳中加固,同时,国家稳外贸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其次是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带动了外部需求增加。此外,去年基数较低以及价格因素一定程度上对外贸增长也起到了拉动作用。
汽车出口翻倍,医药材及药品出口增长93.6%
上半年我国外贸增长中有诸多亮点。从进出口商品类别看,上半年我国出口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手机、汽车分别增长17%、23.3%、101.4%;出口机电产品5.83万亿元,增长29.5%;出口医药材及药品增长93.6%。
从出口企业和商品数量看,上半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增加3.6万家,达到了47.9万家。进口、出口商品的数量分别增加了16%和29%。
从贸易伙伴看,上半年,中国对前三大贸易伙伴东盟、欧盟、美国分别进出口2.66万亿、2.52万亿、2.21万亿元,分别增长27.8%、26.7%、34.6%;对日本进出口1.18万亿元,增长14.5%。同期,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增长27.5%、22.7%。此外,我国对美国、欧盟、东盟等出口分别增长了31.7%、25.5%、27.8%,对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区出口分别增长47%、27.7%。
从高水平开放平台看,上半年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增长29.1%,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增长32.1%,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出口增长46.1%,均显著高于外贸总体增速。
从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看,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28.6%,市场采购出口增长49.1%。
当前中国外贸企业仍面临四大突出困难
一是国际海运效率低、价格高;二是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三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抬高企业成本;四是部分地区招工难、用工贵,这造成部分企业出现了“有单不敢接、出口不盈利”的现象。
海运成最大痛点
疫情以来,外贸海运领域出现的货柜荒、爆舱、甩柜、塞港等一系列运力紧张问题非但没有缓解,上半年反而愈演愈烈,这也成为大量外贸企业面临的最大痛点。上海航交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9日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相比上期再涨45.51点,报收2698.83点,再次刷新历史新高,而在去年5月,这一指数不到850点。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国际站总经理张阔指出,全球外贸海运市场存在明显的区域性运力不平衡问题:当前全球贸易货运量增长最快的是亚洲到欧美的航线,这也是当前运力缺口和压力最大的航线。
一方面,欧洲发往北美的货运只有1个点的增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中国到北美的货运量却出现了30-40%的爆发式增长;另一方面,疫情冲击下,美国部分港口连续出现滞港、塞港问题,这抬高了海运成本,大量空箱无法回流也加剧了货柜短缺。
在张阔看来,全球海运当前的主要矛盾在于,全球贸易量以及由此而来的全球货运需求增长过快,打破了原有的运力供需平衡。“WTO预计,2021年全球贸易增幅将达8%,事实上,一季度这一增速已达到10%,今年的全球贸易增速有望创下近10年来的新高。”
不过,他预计全球投入到海面上的船舶运力会在2023年形成一个峰值,全球海运价格会在供需变化中波动,而随着供给的变大、需求的放缓,价格也肯定会逐渐回归理性。
大宗进口量价齐升,成本高企抑制接单
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大幅上涨,6月底反映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CRB指数相比年初累计上涨幅度超过了25%,相比去年上半年最低点涨幅超过了1倍。
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原油进口均价为每吨2888.5元,同比上涨20.5%;铁矿砂进口均价每吨1075.8元,上涨了67.3%。
据李魁文初步测算,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价格同比指数为108.5,价格对进口增长的贡献率为35.4%。
而由于大量外贸企业身处中下游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价格自上游向下游消费品传导有限,原材料涨价过快会对外贸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展望下半年,李魁文表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多地蔓延,疫情走势错综复杂,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去年下半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比去年上半年增长近27%,在较高基数的影响下,今年下半年进出口同比增速或将放缓,但全年进出口仍然有望保持较快增长。